男女主角分别是陈楚朱标的现代都市小说《畅读全文睁眼人在牢狱,一言扭转大明国运》,由网络作家“小鸟非”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主角陈楚朱标出自军事历史《睁眼人在牢狱,一言扭转大明国运》,作者“小鸟非”大大的一部完结作品,纯净无弹窗版本非常适合追更,主要讲述的是:也不用处理政务吧,回去看看儿子去~”“换身衣服,去乾清宫。”朱元璋的声音从远处传来,原本一脸笑容的朱标,瞬间泄气。......
《畅读全文睁眼人在牢狱,一言扭转大明国运》精彩片段
锦衣卫衙门外。
“汤和,你怎么说?”
朱元璋双手插在袖子里,带着汤和朱标,向着皇宫的方向走去。
“今上,此等大事,全要看今上的治国意志了,您是行伍出身,文治,武功,取舍之间。”
汤和心中自然是有自己向往的答案,但他不敢说。
“父皇,我倒感觉不错,虽然麻烦了些,但卫所确实需要做些改变了,而且父皇,以文制武,并不可取。”
“咱怎么会不知道以文制武并不可取,但是开国之后咱才发现,科举三年一次,而朝廷如今缺人,更是三年两次恩科,文官源源不绝的进入朝廷。”
“可武人,那小子都说,他会练兵不会统兵,真上战场,他啥也不是,独当一面的大将不是那么容易找到的,也不是武举,读兵法就能学会的。”
“你徐伯,汤伯,还有王弼,常遇春他们,那都是战场上厮杀出来的,累积出的经验,没有战场做磨刀石,大将…”
朱元璋也很难受,现在看,大明的第二代武将还是很不错,但朱元璋发现了,第二代实际上已经远远不如第一代武将了。
而整个二代武将,实际上能拿出手的,也就蓝玉等寥寥数人,沐英也算在内。
可第一代和第二代的差距都这么大了,等到那天大明没有战争了,这第三代还不是成了满街逛的纨绔子弟?
“这个…儿臣也没什么好办法…”
朱标躬身道,即便是开武举,实际上也就那样,要么是个人武勇,要么是死读兵书,但实际战场,只靠兵书那绝对是远远不够的。
不然也不会有那句,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十万大军也抵不过一个顶级统帅的重要性。
“今上,臣认为,那小子说的话,并非没有可取之处,会武就很有意思,将各个卫所的粮食收上来,由朝廷统一发放,这也确实可以极大的避免将官从中贪墨。”
“对产出多的卫所奖赏,对产出的少的卫所处罚,这个问题还需要仔细研究,因为江南的卫所产出肯定是河西卫所不能比拟的。要因地制宜。”
“但如果这个制度传承下去,赏罚分明,以大明目前的卫所数量,每个卫所五百精兵,倒是能够负担。”
“三年五年之后,朝廷就可以将这些精兵编练成不事生产的新军,数量应当在两万精兵,这两万人经过严格训练后,再派到各地,以布政司为单位。”
“每个布政司重编一卫精兵,不事生产,二十万人众,这二十万人分别驻扎在各布政司。”
“旧有卫所依旧负责屯田,守卫,而这新的不事生产的卫所,只为训练,参加会武,野外厮杀。”
“以卫所的产出,供养二十万野战军,不算难事。”
汤和早就发现卫所的弊端,但一直没有机会说,而今天在诏狱听到陈楚的一番高谈阔论,俗称吹牛逼。
心思再次活络起来,而他也是判断出朱元璋有心思改卫所,这才敢放心说出来。
“那要是这么说的话,那小子倒是个务实的,知道细水长流,慢慢改变,循序渐进。这套温水煮青蛙的方式,确实不错,不过也仅限于此了。”
“具体怎么改,还是要看看天德和保儿的意思,只是苦于,天德远在北疆,保儿也在燕地练兵,短时间回不来。”
朱元璋摇了摇头,一脸苦闷道。
卫所改制是一件大事,也是革新自己的基本盘,不能不慎重,倒是朱元璋对陈楚温水煮青蛙,一点点来的方式,很是赞同。
朱元璋绝不是墨守成规的人,如果他会碍于旧有制度而不敢进取的话,那也就不会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制,皇帝独领六部了。
“父皇,要不要把他放出来?诏狱里的环境,毕竟不适合…”
朱标开口询问道,他已经翻过陈楚的事情了,陈楚的祖父的表叔的孙子在开封贪污八百两银,因而被抓。
这原因,他要是想放人,实际上根本不需要有什么操作。
“放?放出来造反吗?他不会统兵,但他会练兵,这样的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懂得务实,也不是个墨守成规的人,先让他在里边待着吧。”
“等什么时候,肯定他能为你卖命了,在放出来也不迟。”
朱元璋面色凝重,虽然他相信,陈楚没有能力在他眼皮底下造反,首先陈楚说的那个假设就不存在,他靠什么让五万将士披甲率达到百分百?
但这也并不妨碍,朱元璋刻意挤压,放人,那也要选个好的时间。
“毛骧。”
朱元璋开口喊道。
“臣在。”
洪武门前,毛骧躬身应声道。
“回去多照顾照顾他,不许用刑,也不用审问,不要然他染病,也不要让他死了,但是也不许他离开诏狱。”
朱元璋难免担心下边的人把陈楚给玩死了,这样一个宝藏人,可不能就这么死了。
他还要从陈楚身上挖出来更多实用的东西。
尤其是那宝钞…回过头,朱元璋看向朱标道:“那个宝钞后来怎么不聊了??”
“宝钞?他说高谈阔论就应该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想到那聊到那,父皇要是想听,儿臣在去问他就是。”
朱标苦笑道,他也想听宝钞啊,那经济学确实有点意思,但陈楚也不单单是在讲课,更多是在找乐子。
吹牛逼当然就要东一榔头西一棒槌。
“不必了,先让他在牢里寂寞几天吧,过几日在去问他。汤和,你也回去准备准备吧,不用进宫了。”
朱元璋摆了摆手,自己带着朱标走进洪武门。
汤和乐得清闲自在,洒脱离去。
“你对他说的红毛鬼怎么看?”朱元璋沉声询问道。
“儿臣没什么看法,天高皇帝远,大明现在并不能影响到那边,不过儿臣想来,如果有机会的话,还是要尝试一下。”
朱标面不改色。
“怎么尝试?”
“儿臣很想看看,神权压过王权是什么情况,毕竟这在华夏的历史上,找不到记载…”
朱标神色平静,既然是王权压过神权,从而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变革。
对付这种事情,最简单的方法,自然是让神权继续压着王权,只要王权抬不起头,自然而然就不会有什么变革,更不会有开拓了。
“嗯,这个还要好生谋划,不急于一时,商汤周天子五代人完成的事情,红毛鬼没道理几十年就做完,不过对倭人,还是要多留意些。”
“畏威而不怀德,说的好啊。”
朱元璋大步向前,朱标看了看老爹离开的方向,在看看东侧,嘴角上扬道:“今天也不用处理政务吧,回去看看儿子去~”
“换身衣服,去乾清宫。”
朱元璋的声音从远处传来,原本一脸笑容的朱标,瞬间泄气。
洪武七年,十月初四。
“先生,如果只有三百个人的话,却有那么多的钱财,每年都在增加,不就是先生说的,货币超发导致通货膨胀,购买力下降了吗?”
“按照先生的题目,我将这些东西先乘以二十,又将每年的宝钞需求合在一处,但仔细钻研之后,我发现这个数据不是那么简单的计算。”
“首先里边的茶叶,粮食,是可以食用的,食用之后也就相当于没有了,而包括布匹,丝绸,都会随着时间而磨损严重。”
“但二十年后的诏狱却有着这么多的货物,三百个人根本无法消耗掉。货物越积越多,最后都浪费了。”
经过彻夜的运算,朱标显然是比得到题目直接进行运算的胡惟庸,要强出许多。
将自己对于题目的理解说出来,坐在一边宛如一个等待教导的学子一般。
“那货物堆积过多,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浪费,需要怎么做?”
陈楚看着朱标询问道。
“如果各方面条件允许的话,从诏狱卖到天牢是最好的处理办法,或者是用诏狱的过剩物资去换取天牢的过剩物资,各取所需。”
思量片刻,朱标抬头回答道。
“微观经济学对人的这种行为进行观察,统称为交易,而宏观经济学整合物资不局限于一府一地的将各种物资以政策的形式进行转移。”
“将湖广苏沪的粮食送到北方,将北方的皮毛送到苏沪,这个就是宏观调控,根据各府州县的产能进行宝钞调整。”
“你既然知道这个,那应该也能理解,所有产出都会随着时间灰飞烟灭,而如果想要维持宝钞的购买力不去下降,首先就要搞明白,应用宝钞的地方,有多少产出。”
“包括但不限于,粮,盐,铁,茶。诏狱中,第一年的产值,你算的物价是多少?”
陈楚刚要往下讲解,突然发现,自己穿越过来,对于大明的物价完全不知,睁眼就在诏狱。
经济学没有物价数据做基础,和物理学没有支点,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先生所说的布匹,茶叶,丝绸,粮食,总和约市价一万两银浮动,不会超出太多,但也不会低太多。”
朱标不假思索的回答着,太远的地方物价如何,他也不清楚,但应天府,差不多就这样了。
“那就以一万两为例,第一年需要宝钞一万两,货币出去了一万两,但第二年就不一样了,在人口和产出不变的情况下,需要计算三百人消耗了多少粮食,茶叶,布匹,丝绸。”
“而消耗之后,今年产出的物资,是否能与去年一样畅销。”
“而实际上应用经济学进行宏观调控,需要测算人口变化,产出变化,消耗变化。”
陈楚话音落下,只见朱标蹲在杂草旁,苦思冥想,过了半晌,开口说道:“先生,您看我这样说对不对。”
“第一年发出去一万两宝钞,但市面上的物资实际只消耗了四分之一,还有四分之三在应用中,譬如布匹,丝绸做的衣服。”
“而这些物资,并不是靠三百人就能消耗的,所以要算的不是把这些东西如何消耗,又跟着对应物资发出去多少宝钞。”
“而是要想办法把这些过剩的物资,变现到其他地方,就如同先生说的,实际应用中,人口,产出,都是有变化的……”
……
诏狱外。
朱元璋坐在椅子上,面色平静的看着身边的胡惟庸道:“惟庸,听了这些,你能算出来了吗?”
“今上,恕微臣无能,在一切定制不变的情况下,想要算出这个数据,没有三十个人乃至数十日的辛苦计算,根本得不到大致准确的答案。”
“而如果是应用在大明,那可能就需要数万人进行长期运算,或可得到结果。”
胡惟庸躬身作揖,陈楚说的那些,他当然是听懂了,也大致了解了,可正是因为了解,才越发感觉晦涩,烧脑。
要计算的东西,会不会太多了点?
“他总给咱出难题,咱也给他出了个难题,别急。”
朱元璋端起茶盏,面带笑意的说道。
胡惟庸脑袋中回荡着朱元璋的声音,眉头紧锁,暗暗思忖道:“这人什么来头…”
胡惟庸还在胡思乱想的时候。
诏狱内。
朱标开口道:“先生,用经济学来解释宝钞的问题,吾受教了,先生博学,吾不如矣。”
“但我这里也有一个问题,希望先生能给解答一二…”
朱标看着陈楚,只见陈楚脸上带着笑容道:“好啊,快把数据说出来,我听听。”
“题目很简单,例,大明境内,三千万人丁,每年产出粮食,十三万万石,布,三百七十万匹,丝绸,一百四十万,茶,三十二万石,盐,两万万七千万石、”
“求,大明民间所需宝钞总数。即要保证宝钞不会购买力下降,又不能让宝钞升值严重。”
“取中庸之数。”
朱标面带笑意,这个题目是昨天晚上朱元璋让人送来的,虽然不是直接准确的大明产出,毕竟大明除了缺金少银,没有贵重金属,能靠手工做出来的物资可太多了。
这也只是整个大明物产的一半吧。
“你给我这个数据不准确,其中,粮食一石多少钱?布一匹多少钱?丝绸多少钱?没有基础物价数据,只有产出数据,就好像沙漠中的阁楼,随时倒塌。”
陈楚已经多久没有做过题了,作为学霸,没有什么比做题更让能让他舒爽的了。
但在这诏狱…遇到眼前这个愿意和自己吹牛逼的人,那是几百年的缘分啊。
“粮食一石一两银子算,布一匹一两三钱银子,丝绸十五两银,茶五两银,盐一两银。(单位是石,一石约等于现代一百二十斤左右。)”
朱标边走边说,已经给各项物资进行定价。
“如果只有上述物资,且一切恒定不变的前提下,第一年需要两万万宝钞,第二年需要加三千万宝钞,第三年需要加五千万宝钞,第四年需要砍一万万宝钞,第五年需要加四千万宝钞。”
“第六年需要加七千万宝钞,第八年需要加两千万宝钞,第九年需要…”
“第二十年民间宝钞保有量不能超过三万万七千万。若是达到四万万,必然会导致货币超发引发通货膨胀。”
几乎是在朱标说出物价的同时,陈楚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最新评论